一、融资困难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在对外贸易和跨国经营中,融资难导致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中小企业因自有资金不足、贷款难和融资渠道少,造成市场开拓能力弱、业务难以做大。企业要走出去,就要投入大量的费用进行市场调研、开拓,建立销售渠道、组织规模化生产,于是融资便成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最大的困难,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发展,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的一个主要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间接融资方面的问题。 在间接融资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各商业银行还无法满足众多中小企业需求急、需求频繁的贷款要求。面对行业分布广泛、行业国内外竞争情况迥异、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各类中小企业,商业银行难以做出准确的贷前判断,如果要求银行对每个情况差异的企业都做出个性化判断的话将会大大增加银行的交易成本,在利率实现自由化之前商业银行将无法通过贷款利率的上扬来抵补额外的贷款成本,于是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就产生了。 其二,融资担保方面的问题。 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虽然目前有很多担保机构,但是独立承担担保风险只有少数,但银行对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一般只有30%。另外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和控制机制建立也尚未完善,作为担保机构获得政府补偿,补偿资金也较为有限。目前国内最为活跃的浙江中小企业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一样也普遍面临着融资“瓶颈”。 二、国际竞争能力差 中小企业走出去,在国际竞争能力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欠缺。对国际贸易环境的认识不够;国际化观念不强、国际信用度低;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层次不高;出口渠道狭窄、企业竞争激烈;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缺乏自主品牌树立的意识等。这些方面都严重地制约了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 1.对国际贸易环境认识不够。 对国际贸易环境的认识不够,是中小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我境外企业不了解当地法律法规、同时忽视与当地各方利益的平衡,时常发生利益冲突。特别是在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与当地利益集团间的利益、与所在国民众间的利益摩擦增多,冲突时有发生。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对贸易伙伴国现任政府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及对某行业国际贸易的态度关注不够,给国家和企业造成了相当的经济损失。 一个从事国际贸易经营的中小企业,需要对贸易伙伴国的商务法律、贸易政策、政府干预措施、经济和人文等各个方面,借助国际商务咨询公司的力量,进行细致入微的全面了解。然后制定本企业的对策,即市场前景良好则开拓,否则主动放弃。分析国际市场营销环境,了解环境威胁,把握市场机会,是任何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前提。尤其对于规模小、资源有限及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显重要。 2.国际化观念不强,国际信用度低。 从总体上来说,中小企业国际化观念不强、国际信用度低,是阻碍中小企业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观念还比较落后,因而弱化了开拓国外市场意识。不少地区小企业经营缺乏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加之政府部门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力度不够,造成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开拓国际市场的动力和主动性。 中国企业信用意识淡薄,商业交易缺乏信誉、诚实,加上电子商务相关法律法规还是一片空白,缺少有效信用管理制度和手段,使中小企业国际电子商务交易的信用风险很大。由于网上用户身份验证难,大多数中小企业有订单不敢发货;有需求不敢签单;有单证不敢结算。我国电子商务交易中的恶意欺诈、假冒行为、虚假广告、合同违约、商标侵权、网上拍卖哄抬标的、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有奖销售服务、不履行售后服务约定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宁波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交易的进程。 3.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层次不高。 中小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层次不高的问题,严重地制约了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经济效益水平的提高。这是中小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我国从事外贸经营的中小企业多有产品创新不够的国际竞争劣势。中小企业普遍产品创新不足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大量低价同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集中出口,并且由于缺少必要的行业规范和约束,造成国际贸易纠纷不断,恶化了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近年来中小企业低质、低价的粗放式对外贸易经营模式正不断遭受倾销指控、环保指控及产品安全指控,甚至还出现仓库被烧毁、货物被海关没收的恶性事件。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产品多为档次低、品种单一雷同的产品,受资金、技术等因素影响,质量常常不稳定。近年来欧盟围绕低价节能灯、低价打火机等初级产品频繁提出倾销及技术方面的指控,使不少中小企业疲于应付难以招架,种种迹象表明中小企业仅靠低质廉价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增长方式可能已经走到尽头。 4.出口渠道狭窄、企业竞争激烈。 出口产品渠道狭窄、生产企业竞争激烈,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上难以制胜的又一因素。虽然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对外贸易机构增加较多,但是仍不能满足产品出口的需求。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一方面,经营成本较高,相互竞争激烈,经济效益走低;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对外贸产品没有规范的物流管理,阻碍了产品走出去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大量的外贸渠道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这些外国企业实力强、善于压价,加之生产企业竞争激烈,便造成了很多走出去的中小企业被逼到生死线上困局。 尽管国内外舆论都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但是这种组装式的生产利润极低,而大量利润都被或外的中间商赚取。正如美国报刊载文指出在的,美国从“中国组装”获益最大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中小企业看上去成一派大力生产、获得成效的好景象,到头来却资金链短缺、断裂,甚至无法维持正常经营的主要原因。以“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为例,一个娃娃的单价是20美元,但我国的生产企业只能获得其中的35美分,而类似的事例比比皆是。 5.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这样便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差的最为突出的问题。由于我国迄今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缺乏足够重视,同时,也没有申请专利保护市场的意识,作为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中存在严重的知识产权问题。因此这些中小企业就很难进入国际市场。这些问题包括: 首先,知识产权意识总体低下。我国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意识,普遍存在有制造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应用,有应用无保护的状况。特别是相当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不了解自身知识产权、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仍在走仿冒之路,侵权仿冒他人专利技术产品,甚至造成经营上、法律上的严重后果。 其次,知识产权创造水平低下,严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特别是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据国家统计局调查资料显示,我国99%以上的中小企业从来没有申请过专利。 再次,知识产权管理十分薄弱,甚至处于空白状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更是缺失。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尚未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缺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机构,知识产权战略发展基本处于真空地带。 最后,知识产权运用水平低下,支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社会专业服务平台缺乏。一方面,中小企业普遍不善于运用自身开发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支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产业化的社会专业服务平台缺乏,中小企业在寻求高校、科研院所、社会发明人等主体的知识产权技术时,缺乏路径。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我们知道,MP3市场中的专利之战早已不是新闻,不少国际巨头也曾官司缠身,不过其应对手段高,经验较老道。但是,对于中国企业,这还是新鲜的课题。业内人士指出,上世纪九十年代数字音频产业市场已成熟,国际上的专利布局业已经完成,在这个领域中国没有优势,因此,今后涉及专利的情况会越来越多。目前,国外企业还没有在中国境内申请专利,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会极大削弱中国企业优势,后果更加可怕。相关专家认为,随着我国越来越多企业走出去开拓海外市场,专利将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6.缺乏自主品牌树立的意识。 知名品牌缺乏,导致我国外贸型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谈判能力低下,并且其低利润的局面在短期内也很难得到改观。由于企业研发行为风险性高、周期长,而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平均经营寿命短,因此很多企业主观上不愿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品牌的研发环节,更不会将精力更多的放在品牌形象的建设中,导致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品牌影响力短期内难以得到质的提升。由此,中小企业在出口过程中突出反映了我国外贸出口存在的又一突出问题:缺乏树立企业自有品牌的意识。 第一,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在自有品牌产品生产上的薄弱十分明显。据对浙、粤、苏、鲁、京等省市的500多家中小出口企业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带有完全或大部分仿制性,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拥有率不足5%;拥有自主品牌产品的企业所占比例不足3%,自有品牌在同类产品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份额不足l%。从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行业分布看,纺织服装、鞋帽箱包、五金工具和塑料制品等轻工产品在我国中小企业出口体系中占据很大份额,但由于我国内部竞争激烈,利润率被一再压低,因此难以获得较高利润。 第二,由于缺乏树立自主品牌的意识,我国中小企业在产品定价和贸易方式选择上缺乏主动权和话语权。因为没有知名品牌建立,我国出口企业往往没有对产品的定价主动权。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有影响力的自有品牌产品少,产品可替代性很强,企业不得不压低价格以获取竞争优势。加之没有品牌的企业产品其可替代性强,因此,国内同业竞争也就越发的激烈。中小企业拥有的品牌知名度低,对外贸易经营过程中市场开拓难度很大。例如,云南省多数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种反映地方特色的资源型产品和农产品上,如松茸、咖啡、茶叶、花卉、蔬菜、金属硅、锡制品等。产品品牌地位低下,甚至根本就没有品牌,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链条,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很难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要实现自有品牌产品在出口产品中所占比例的大幅度提升,通过企业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换代和国际高端产业链向我国的规模性转移,都必须将解决中小企业出口创新和出口产品结构调整的诸多现实问题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 三、管理人才匮乏 人才匮乏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大问题。中小企业走出去对有经验的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人才和电子商务技术人才的需求就更加紧迫。大多数中小企业这两个方面的人才都很少,而且员工整体素质也不是很不高。 第一,缺乏有经验的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人才。 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都缺少有经验的对外贸易经营管理人才,而且普遍整体素质不高。我们知道要想做好外贸业务,往往需要大量相关人员的配合,比如报关员、翻译、外贸谈判人员、涉外法律、财会等,这些人员在外贸活动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讲,要配备上述人员显然力不从心,毕竟企业要考虑经营成本的问题。 第二,缺乏优秀的电子商务技术型人才。 缺乏优秀的电子商务的技术型人才,是制约中小企业实施对外出口交易的关键因素。据中小企业介绍,许多中宁波小企业中英文网站都有,但很多都是请别人做的,而且做得并不好,没有反映出企业想达到的目的,它们非常需要做网页的专业人员。目前,很多走出去的中小企业都有着加入电子商务时代的想法,但是这样好的想法常常因缺乏相关人才而驻足。 第三,中小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存在着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在走出去的经营战略中眼光短浅,只想着快速收回资本,往往忽略了企业走出去的文化和对人员的培养。因此,人才队伍不稳定,业务骨干流动频繁也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中小企业走出去不仅要努力吸纳人才,更要加大力度培养企业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刻不容缓,人才战略是保证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根基所在。 不少中小企业受自身资源条件的限制,在从事国际贸易方面,有一定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对走进国际市场信心不足;难以掌握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等。 1.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 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阻碍着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优化发展。我们知道,中小企业在应对成长中的复杂管理能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也形成了中小企业对外贸易和国际经营中的管理约束。 一方面,大多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的民营管理模式,缺少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市场运行机制效率低能,生产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反应不灵,对环境风险承受能力较差。比如,目前浙江省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层正在完成新老交替,新一代的民营企业主也正以充沛的精力、敏捷的思路开始了第二代创业,但总体看来还存在中小企业素质的改善跟不上企业规模的成长,企业家队伍和群体经营素质的提高跟不上企业家数量的扩张的现象。 另一方面,事无巨细的传统管理方式使企业家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去处理对外贸易经营中的日常事务,而缺乏国际市场经营中所应具备的宏观战略构思,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因此缺少明确的方向感。与此同时,迥异于国内市场的国际经营环境,使许多中小企业家难以再凭直觉找到市场机会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经营战略规划的缺失以及企业家主观判断能力的下降,使得其国际竞争能力出现下降。 2.对走进国际市场信心不足。 很多中小企业认为对外贸易仅仅是大型企业该关注的事情,自己根本谈不上跨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因此,只关注国内市场,对外贸易不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之中。一些中小企业由于对国际市场和环境缺乏了解,对参与国际市场经营产生恐惧感,造成心理障碍,仅仅因为“缺乏信息”和“缺乏关系”等暂时性原因,就放弃了对外发展的计划。 3.难以掌握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 难以掌握国际市场环境的变化,造成中小企业走出去后的一系列风险和隐患。中小企业往往缺乏国际贸易法规与国际贸易惯例方面的专门知识和经验,出现贸易纠纷后不会合理保障自身的权利,正确选择纠纷的解决渠道,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另外,国际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以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扬,对中小企业外贸经营的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目前珠江三角洲一些纺织企业尤其是以代工生产的企业,因配额减少,订单不足,不得不在春节前提早放假,不少小企业已经停工,至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虽还挺得住,但也受到很大影响,不得不转向内销。 五、信息不够畅通 进出口贸易信息渠道不畅通,也是影响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外因。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产业组织、信息化水平偏低等,使许多外贸中小企业丧失了通过外贸发展企业的机会,不能建立起可预期的稳固市场,给外贸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造成走出去的收益无法得到保证的局面。 1.信息渠道不畅通。 一方面,中小企业难以及时得到全面、准确的相关市场信息和外贸政策信息。由于不了解国际市场信息,企业无法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有了产品也难以找到确定价格的依据。因此,缺少专门向中小企业提供外贸信息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组织间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了中小企业走出去的一大信息障碍。 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基本上是靠传统的手段在开展进出口业务,还没有也不会采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开展贸易交往,进出口业务的开展有很大的随机性、偶然性,很难主动寻找和建立稳定的进出口贸易渠道。 2.缺乏产业组织。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正处于从起步向全面快速发展转变的阶段,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产业组织,尤其是缺少提供公共的专业技术服务中介机构,这样的转变面临着巨大的组织结构挑战。大多数中小进出口企业基本上是自行其事,各自为阵,没有形成合力,企业间缺乏相互联系、合作,产业组织性差,更谈不上形成产业内企业间的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协作。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缺乏产业组织,形成低质、低价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必然会导致竞争无序与过度竞争,大家为争夺有限的市场而打“价格战”,结果带来企业效益的下滑,产品质量的下降,信用价值的丧失,最后落得两败俱伤的局面。 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中自发形成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外向型经济规模的同时,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的产业组织劣势,但是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对外贸易领域的产业组织问题。产业集群中企业产品严重重构,技术进步缓慢,主导品牌难以建立等新的矛盾,意味着需要有进一步的产业组织变革和升级。 3.信息化水平偏低。 我们知道,企业信息化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基础,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对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成败影响很大。比如宁波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水平偏低,带来的结果就是: 宁波中小企业想要成功应用电子商务来改造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首先要提升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在信息化较低或者是基本上没有信息化的中小企业,想要通过应用电子商务让宁波中小企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是难以想象的。因此,偏低的信息化水平是宁波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阻碍。 由此可见,信息渠道不畅通、难以获得权威有效信息,以及信息手段落后,使许多外贸中小企业要么丧失了许多通过外贸发展企业的机会,不能建立起可预期的稳固市场,要么给外贸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往往造成外贸业务成本支出和利润回报存在很大差距,收益无法得到保证。信息不灵和政策宣传不够,造成一些企业要么反应迟缓、无所适从,要么舍近求远、操作曲折,既耽误了时间,又增加了成本,还丧失了许多获得政策优惠的便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中小企业要成功开展国际化经营还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问题。“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大趋势,经济全球化要求我们从世界全局来谋划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利避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举措,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规律。在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解决问题,才能走好国际化之路。相信,“走出去”将在中国经济改革、社会发展、对外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本文稿摘自《中国中小企业青海网》